北京农学院积极落实中共北京市委农村领导小组办公室《北京市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增收工作实施意见》,扎实推进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专项工作。10月21日上午,北京农学院对接集体经济薄弱村座谈交流会在北京农学院行政楼第三会议室召开。市委农工委、市农业农村局一级巡视员苏卫东、二级巡视员姚杰章和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处领导、房山、平谷、延庆、密云区农业农村局相关领导、乡镇代表、农民合作社代表,北京农学院院长周剑平、副院长段留生、科技处领导和专家代表参加座谈会,会议由段留生主持。
市委农工委、市农业农村局二级巡视员姚杰章介绍了北京市集体经济薄弱村增收工作的相关背景与进展;平谷区农业农村局执法大队队长史润雨、密云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邓晓东、房山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毛宝东、房山区蒲洼乡党委书记倪旺、延庆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潘蕾、延庆区大庄科乡党委书记张树清分别介绍了相关产业发展需求;北京农学院徐践、陈青君、谷继成、张卿、赵波、田晔林等相关领域专家结合前期调研与工作基础,详细汇报了对接工作进展、存在问题与下一步工作计划。
市委农工委、市农业农村局一级巡视员苏卫东在讲话中指出,北京农学院对集体经济薄弱村增收帮扶工作高度重视,一批专家教授深入农村一线,为“三农”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农村集体经济是乡村治理的基础,是小康建设的短板,也是幸福生活的保障。乡村振兴要靠产业支撑,产业振兴离不开科技。首都农村集体经济还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需要立足都市现代农业做出首都特色,需要农学专家扑下身子,扎根基层,送科技下乡,把论文写在大地上,配合各级政府共同把“三农”这篇文章做好。
周剑平在讲话中指出,通过此次座谈,大家深入了解了对接区域的产业发展实际情况与需求,为下一步开展工作指明了方向。北京农学院作为市属高校,服务北京农业农村,让农民增富、农民产业得到发展、农村治理更加有效,这是学校重要的社会责任。北京市提出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对首都农林高校而言,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学校师生积极深入农业生产一线,是了解农业农村的一次难得机会。应用型大学的教师和学生就应该多到老百姓炕头坐一坐,多到田间地头走一走,多与基层干部聊一聊,补足实践短板,同时帮助解决“三农”实际问题。他强调,做好帮扶工作,第一,要有真感情,发挥真作用,掌握真情况,让自身价值与三农工作、首都发展、国家战略关联到一起,得到全方位、多角度的体现;第二,乡镇出题,农学院答题,要一体联动,细化落实工作举措,实实在在做些事情;第三,要整合团队力量,集思广益,系统集成,全面调研了解帮扶对象的情况,立足全产业链开展帮扶,探索形成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为农村集体经济面貌的改善做出应有贡献。